“儒灵童德育习惯养成系统”历经十一年研发,获专利近百项,已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、三千多所幼儿园开展实施,近百万儿童受益,并与部分市县政府合作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现拟在洛阳合作百家园所,共同打造幸福幼教,培养社会大才!
送走炎热的三伏天,秋风送来了丝丝凉爽,儒灵童德育习惯养成系统又一次花落牡丹之都,在洛龙区知名国学幼儿园泰伦德国学幼稚园开展师训。这里的幼儿将在新学期开启儒灵童体系的系统性德育教育,深扎德育根基,养成良好习惯,终生受益。
儒灵童儿童习惯养成德育生态系统,将“养成教育、师资素养、家庭教育”跨界融合,从幼儿教育的“目标、内容、方法”方面提升供给端的内容质量,从幼儿成长的“园所、家庭、社会”方面优化供给端的资源结构,实现“幼儿德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。形成以习惯养成为抓手,唤醒家长、激活老师、创设环境,在幼儿园主导下,推动家庭成为教育主体的新幼教模式。
“幼儿养性”优美人格的奠定。众所周知,0岁至6岁是人的一生中"可塑性最高,施教最容易"的阶段,是教育的黄金时期。很可惜,一般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。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,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,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,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。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,则终身受益不尽,反之将受害无穷。作为幼儿教育的小先锋——”儒灵童“,在家园共建德育素养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,儒灵童陈老师就这一环节对幼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。
儒灵童创新理念
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,依据《指南》目标,基于儿童5C核心素养,构建“学习品质、生活能力、社会交往、情绪管控、安全自保、社会公德、科学探索、文化习俗、家国意识”10大元核心教育主题。
构建“德育为根、习惯为干、领域为冠;家社园为土壤、传统文化为养分、人事物为情境”的儿童教育发展体系。通过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习得,渗透各领域知识,培养幼儿的“探索思维”等能力。
利用“互联网+教育+公益”,打造“园所、家庭、社会”三维教育空间。实现“家社园分工协同,教学做连贯系统”的三位一体化教育活动路径。
儒灵童目标和内容设计
将幼儿德育内化于心,外现于行,具象量化为2-6岁幼儿120个养成目标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、个体差异、遵循持续渐进的发展原则,目标阶梯式设计、螺旋式上升。每学期15个目标,每周一个主题。
学有榜样,习有目标。创设“德育榜样儒灵童”,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、兴趣多样性,将120个习惯展开成动漫、故事、游戏、图谱、儿歌、国学等720个教育资源、活动方案,创设幼儿感官感知情境,支持幼儿“主动学”。
儒灵童新幼教价值
1、推动家园双向共育。通过儒灵童德育榜样,实现幼儿情感驱动、行为迁移;以孩子的习惯养成成效,激活家长内心情感,推动家长改变;通过好孩子习惯养成的展示,好家长的分享,影响家长、唤醒家长,将传统共育中“要家长配合”转化为“家长要配合”,营造家园共育氛围,推动家园双向协同的共育环境。
2、促进师资素养提升。通过整体系统、连贯一致性的活动设计,帮助老师教研提升;通过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、秩序的建立、情绪管理的提升,降低安全隐患,老师减负压;通过幼儿品行呈现,唤醒家长对老师的感恩之心,尊师重教,从而激活老师,情感升华,内心获得成就感、幸福感,从根源上降低团队流失率。
3、塑造园所品牌内涵。幼儿外显的行为礼仪是园所招生最好的展示;家长每周的共育分享是品牌最好的传播;120个具象量化的养成目标,是园所独树一帜的“德”文化;以品质打造园所特色,以内涵塑造园所品牌,摆脱传统招生方法中“术”的同质化竞争怪圈。
儒灵童,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,用“习惯”串联家园碎片式的共育活动,激活情感,创设环境,构建家长、老师、幼儿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。形成以习惯养成为抓手的幼儿园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。致力于打造让“孩子学得快乐、老师教得轻松、家长育得主动、园长管得简单”的新时代中国新幼教!